诗词原文
观雪
唐·韦应物
近红暮看失燕支,远白宵明雪色奇。
林表霁色开银界,楼台冰影入瑶池。
寒风扫径飘琼屑,冷月穿林散玉丝。
欲问今宵何处好,瑞光千丈照江涯。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后历任洛阳丞、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傍晚时分,近处的红色景致仿佛被夜色吞噬,失去了燕支(一种红色颜料)般的艳丽;而远处的白雪在夜幕下更显洁白,其奇妙之色令人叹为观止,林间雪后初晴,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豁然展开;楼台亭阁在冰雪的映衬下,宛如进入了仙境般的瑶池,寒风吹过,小径上飘洒着如同美玉碎屑般的雪花;冷月穿林,洒下丝丝如玉般晶莹的月光,要问今晚哪里最美?那一定是那照耀着江边的千丈瑞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夜晚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比近处的“失燕支”与远处的“雪色奇”,展现了雪夜的独特魅力,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银界”、“瑶池”、“琼屑”、“玉丝”等,将雪后的世界描绘得如梦似幻,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雪夜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不仅展现了雪夜的美丽,还寄托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近红暮看失燕支,远白宵明雪色奇”一句,既描绘了雪夜色彩的变幻,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而“林表霁色开银界,楼台冰影入瑶池”等句,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联想,将雪后的世界描绘得宛如仙境,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担任某地官职期间,某个雪后的夜晚,他独自漫步于林间小径,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雪夜景色的佳作,韦应物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他的诗作往往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主,这首《观雪》也不例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