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途中怀古
唐·杜牧
拔士新丰逆旅中,怀贤鸭绿水波东。
可怜骥子无人识,空负盐车万里功。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清丽,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新丰的客栈中选拔人才,心中怀念着那些贤能之士,他们的身影仿佛在东流的鸭绿水中,可悲的是,那些如同千里马般的杰出人才却无人赏识,只能白白地承受着如同拉盐车般的沉重劳作,无法施展其万里驰骋的才华。
释义
“拔士新丰逆旅中”描述了在新丰的客栈(古代旅店)中选拔人才的场景,暗指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发掘并不局限于朝堂之上,也可能在民间或旅途中。“怀贤鸭绿水波东”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贤能之士的深切怀念,鸭绿水象征着遥远的东方,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广阔与深远,后两句则通过比喻,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忽视与埋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愤慨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怀古为题,实则借古讽今,通过对古代选拔人才场景的描绘,以及对贤能之士无人赏识的感慨,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诗人以“拔士”与“怀贤”为线索,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紧密相连,既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与渴望,又批判了社会对人才的忽视与埋没,诗中“骥子无人识,空负盐车万里功”的比喻,生动而深刻,既展现了人才的悲剧命运,也寄托了诗人对时代变迁、人才辈出的期盼。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时代,诗人自身虽有才华,却屡遭排挤,仕途不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借以抒发对时代的不满与对人才的同情,通过描绘在新丰客栈中选拔人才的场景,以及对远方贤能之士的怀念,诗人既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与渴望,也批判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忽视与埋没,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