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一年没赛中元节,政是初凉未冷时”,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初秋行圃二首·其二》,但需要注意的是,原诗中的“政是”通常写作“正是”,可能是流传过程中的文字变异,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初秋行圃二首·其二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另一版本(含关键词句)
(注:此版本为根据关键词推测的近似意境,非直接原文,但可体现关键词意境)
一年没赛中元节,正是初凉未冷时。
月华如水洗秋空,竹影摇窗夜气微。
(注:由于直接包含“一年没赛中元节,政是初凉未冷时”的原文在杨万里的作品中未找到确切出处,故以意境相近的方式呈现,以下解析基于“初秋行圃二首”系列及宋代文化背景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理学家,主战派人物,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译文
(以“初秋行圃二首·其二”为基础进行翻译)
夕阳看似无情却最有情,催促着成千上万的大树,树上的蝉儿一阵阵地鸣叫着,听着蝉声近在咫尺,可是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
(对于包含关键词的版本,可理解为描述初秋时节,虽未至中元节,但已感初凉,夜晚月光如水,竹影摇曳,气氛宁静而微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初秋傍晚的宁静与蝉鸣的生动场景,通过夕阳、蝉鸣、月华、竹影等元素,展现了初秋时节的独特韵味和诗人的细腻感受。
赏析
杨万里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初秋时节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夕阳、蝉鸣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对初秋时节的喜爱与赞美,诗中也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寻觅之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在游历或隐居,对自然景象有着更为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感悟,初秋时节,天气渐凉,万物开始进入收获与沉寂的阶段,这种变化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直接包含关键词的原文在杨万里的作品中未找到确切出处,以上解析基于“初秋行圃二首”系列及宋代文化背景进行了一定的推测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