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钵可能盈尺许,千年有底万人看。全诗是什么?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古镜

宋·刘克庄

一钵可能盈尺许,千年有底万人看。

铜腥赚得儿童喜,却怕青铜不敢观。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陆游、杨万里等人齐名,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处,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这面古镜或许只有一尺多宽,但它历经千年,依然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铜镜上的锈迹带着一股腥味,引得孩子们好奇地观看,但成年人却因为害怕镜中映照出的真实自我,而不敢轻易去照这面青铜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面历经千年的古镜,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性中真实与逃避的深刻洞察,古镜虽小,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而铜镜上的锈迹和腥味,既象征着岁月的痕迹,也隐喻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使他们敢于面对镜中的自己,而成年人则往往因为害怕面对真实的自我而逃避。

赏析

这首诗以古镜为题材,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首句“一钵可能盈尺许”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古镜的尺寸,同时暗示了其不凡的历史价值,次句“千年有底万人看”则进一步强调了古镜的吸引力和历史意义,后两句通过对比孩子们和成年人的不同反应,揭示了人性中真实与逃避的矛盾,使整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哲理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刘克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深感忧虑,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一面历经千年的古镜,寄托了自己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人性的洞察,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感慨,古镜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既承载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也映照出当下的困境与未来的不确定。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