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斗东偏第一山,白头初得扣禅关。的解释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九华山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南斗东偏第一山,白头初得扣禅关。

云开九子如相语,风过诸峰似欲还。

地近蓬瀛先得日,天分吴楚旧通蛮。

何当一借仙人杖,拄到莲花顶上看。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后辞官归乡,筑初白庵以居,专事著述,查慎行学识渊博,诗宗宋人,风格清新隽永,为清初诗坛重要诗人之一,与朱彝尊、胡渭并称“海宁三大家”。

译文

九华山位于南斗星宿的东边,是这一带的第一高山,我到了老年才初次来到这里,扣响了禅门,云雾缭绕中,九华山的九座山峰仿佛在低语交谈,风吹过山峰,它们又似乎要随风归去,这里地处偏远,却先得日光,地理位置上连接着吴楚两地,自古就是通往蛮荒之地的通道,什么时候我能借到仙人的拐杖,一直拄到莲花峰顶上去观赏美景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的敬仰和向往之情,首句点明九华山的地理位置和重要地位,次句写诗人老年初访的感慨,三、四句通过云开风过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九华山峰的灵动和变化,五、六句则进一步阐述了九华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末两句以借仙人杖登顶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美景的无限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九华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南斗东偏第一山”、“云开九子如相语”等,使得全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画面感,诗人还通过借仙人杖登顶的想象,表达了对人生追求和理想境界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创作背景

查慎行在晚年时期,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多次游历名山大川,寻求心灵的寄托,九华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朝拜,查慎行在游览九华山时,被其壮丽的景色和神秘的氛围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游九华山》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向往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九华山的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底蕴,也反映了诗人晚年时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