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上杂咏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窗外水天同一色,夜深孤月照前川。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要抒发真情,个性鲜明,语言流畅自然。
译文
在船上的生活,我的消遣只有编写诗作,读完了唐诗又开始研读王安石的诗作(半山为王安石的别号),窗外,水天一色,浑然一体,夜深人静之时,一轮孤月静静地照耀着前方的河流。
释义
船中活计只诗编:在船上,我的主要活动就是写诗和编辑诗作。
读了唐诗读半山:表示作者不仅阅读唐诗,还深入研读王安石的诗作,体现了其对文学的广泛兴趣和深厚造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船上读书、写诗的闲适生活,以及对自然美景的静谧欣赏,首句“船中活计只诗编”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方式和爱好,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于诗文的情怀,次句“读了唐诗读半山”则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阅读兴趣,不仅限于唐诗,还涵盖了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诗作,后两句“窗外水天同一色,夜深孤月照前川”则将笔触转向窗外的自然景色,水天一色,孤月映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呼应。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袁枚在游历或归隐期间,于船上所作,袁枚一生热爱自然,追求自由,晚年更是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享受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在船上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正是袁枚“性灵说”文学主张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