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甘露寺
唐·李商隐
梵王岂是无甘露,不为君王致蜜来。
云气半开新雨霁,松声初过晚风来。
楼台影入江心月,钟磬声随海上潮。
欲问禅机何处是,空山寂静自忘机。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梵王难道真的没有甘露吗?他并非不愿为君王送来甜蜜,新雨过后,云气半开,晚风拂过,松声阵阵,楼台的影子映入江心的明月中,钟磬的声音随着海上的潮声传来,想要询问禅机何在,只见空山寂静,自然忘却了尘世的机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甘露寺的景致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禅机、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思考,首句以梵王是否有甘露设问,暗示禅机并非轻易可得;次句则通过新雨、晚风、松声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楼台映月、钟磬随潮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禅机与自然、与内心的联系。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禅机相结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首句设问,既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又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清幽的世界;后两句则通过楼台映月、钟磬随潮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禅机与自然、与内心的联系,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厌倦,在一次游览甘露寺时,他被寺中的景致和氛围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禅机、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思考,通过这首诗,他试图寻找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以此来缓解内心的苦闷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