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茶
宋·苏辙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苏东坡)的弟弟,与其兄并称“苏氏三杰”(包括其父苏洵),他在文学、政治和史学方面都有显著成就,尤其在散文创作上,与苏轼齐名,并称“二苏”,苏辙的散文风格朴实无华,议论明晰,逻辑严密,是北宋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细细咀嚼茶叶的花须,味道悠长;新长出的茶芽,像一粒粟米般藏在叶子之间,用深灰色的炭火稍微烘焙一下,茶叶便呈现出最佳的韵味,略带苦味,却又微微甘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茶叶的采摘、烘焙过程及其独特的口感,首句“细嚼花须味亦长”描绘了品茶的细致与茶香的悠长;次句“新芽一粟叶间藏”则形象地展示了新茶的娇嫩与珍贵,后两句“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则是对茶叶烘焙过程的描述,以及茶叶独特风味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茶叶的采摘、烘焙及其独特的口感,展现了诗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与独到见解,通过“细嚼花须”与“新芽一粟”的细腻描绘,诗人将茶的珍贵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深灰浅火略相遭”一句,则巧妙地描绘了茶叶烘焙的过程,既体现了烘焙技艺的精湛,又暗示了茶叶风味的形成,最后一句“小苦微甘韵最高”则是对茶叶独特风味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苏辙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作为一位文人墨客,苏辙对茶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与独到的见解,在日常生活中,他或许经常品茶、赏茶,对茶叶的采摘、烘焙过程及其口感有着深入的了解与体验,他能够用如此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茶叶的珍贵与美好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墨客对茶文化的热爱与推崇。
苏辙的这首《茶》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与独到见解,还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墨客对茶文化的热爱与推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茶叶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