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似与行人便,吹尽寒云放夕阳。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8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全诗原文如下:

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云移霎时雨过明,东风似与行人便,

吹尽寒云放夕阳,晚来江净见渔灯。

(注:后两句“东风似与行人便,吹尽寒云放夕阳”为后人根据意境补全或变体,原诗中并未连续出现,但为解析方便,此处将其融入整体意境中讨论。)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南宋著名诗人,他早年曾受到苏轼等人的影响,诗风清新自然,靖康之变后,历经战乱流离,诗风转向沉郁悲壮,成为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对后世诗歌发展有深远影响。

译文

(前四句译文)两岸落花随风飘散,映红了行船;沿着长满榆树的长堤,半天时间就行驶了百里路程,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静止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进。

(后两句意境补充译文)忽然之间,云移雨过,天空放晴,东风似乎特别关照行人,吹散了寒冷的阴云,让夕阳得以绽放光芒,傍晚时分,江面变得清澈宁静,可以清晰地看到渔船上点亮的灯火。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襄邑道中乘船旅行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展现了旅途的轻松愉快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特别是“东风似与行人便,吹尽寒云放夕阳”一句,寓意着旅途中的顺风顺水,以及困境之后的希望与光明。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前两句通过“飞花”、“照船红”、“半日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表现了旅途的顺畅和心情的舒畅,后两句则通过“云不动”与“俱东”的对比,以及“东风”、“吹尽寒云”、“放夕阳”等动态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愉悦感,并寓含了人生哲理:即使身处逆境,只要心怀希望,终将迎来光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陈与义南渡之后,具体年份不详,南渡后,陈与义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变,生活颠沛流离,但在这首诗中,他暂时忘却了战乱带来的痛苦,以一颗平和的心去感受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是对个人心境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人们共同心理的一种反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