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水吟
朝代:唐代
作者:杜荀鹤
湘水吟边思渺然,
重寻子美行程旧。
江山信美非吾土,
尽拾灵均怨句新。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入九华山为僧,但并未真正遁入空门,而是以此作为进身之阶,继续苦读,大中四年(850)登进士第,但仕途不顺,曾任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等职,晚年漂泊江南,终因黄巢之乱而死于战乱之中,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在湘水之畔吟咏时思绪渺远无边,
重新追寻杜甫(子美)曾经的行程旧迹。
这里的江山确实美丽但并非我的家乡,
我尽情拾取屈原(灵均)那新颖的怨愤之句。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杜荀鹤在湘水之畔对前人杜甫和屈原的追思与感慨,首句“湘水吟边思渺然”点明了地点和心境,即诗人在湘水之畔吟咏时思绪万千,次句“重寻子美行程旧”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敬仰和追寻其足迹的愿望,第三句“江山信美非吾土”则透露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欣赏,但随即又意识到这些美景并非自己的故乡,流露出一种漂泊无依的感慨,末句“尽拾灵均怨句新”则借屈原之口,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怨愤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湘水为背景,通过对杜甫和屈原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前人文学成就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诗中“重寻子美行程旧”和“尽拾灵均怨句新”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传统的继承,又展示了他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漂泊经历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语言上,这首诗质朴自然,清新明快,体现了杜荀鹤诗歌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荀鹤的漂泊经历和文学追求有关,杜荀鹤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漂泊江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来到湘水之畔,触景生情,不禁想起了同样经历过漂泊和坎坷的杜甫和屈原,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前人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