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头落日照平沙
唐·杜甫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雨岸东西三十里,李花独树隔江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雨岸东西三十里,李花独树隔江明”这两句在杜甫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可能是后人根据杜甫的风格或意境创作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杜甫诗中进行分析,原诗中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实际出自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江边的夕阳映照在平坦的沙地上,潮水退去后渔船倾斜地停靠在岸边,一对白鸟在水边站立,看到人后惊飞入芦花丛中,雨后的江岸东西绵延三十里,唯独那棵李树在江对岸显得格外明亮,春风再次吹绿了江南的岸边,明月啊,你什么时候能照耀我回到故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傍晚的宁静景象,通过夕阳、渔船、白鸟、李树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后两句虽为虚构,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傍晚的自然风光,前两句通过夕阳、渔船、白鸟等意象,展现了江边的宁静与和谐,后两句虽为后人融入,但“雨岸东西三十里,李花独树隔江明”一句,以雨后的清新和李花的明亮,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远方故乡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高超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以下创作背景为基于杜甫风格和时代背景的合理推测)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漂泊江南时期,面对江边的自然美景,诗人不禁触景生情,回忆起远方的故乡和曾经的岁月,诗中通过对江边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李花独树的特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也反映了杜甫晚年生活的孤独与漂泊,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雨岸东西三十里,李花独树隔江明”这两句并非杜甫原句,因此在分析创作背景时,我们更多地是基于杜甫的整体风格和时代背景进行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