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子夜歌
唐·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附另一版本片段(含关键词)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若言不搅愁人梦,为许千千万万声。
(注:此片段为后人根据李煜风格及关键词创作,非李煜原诗完整部分,但为解析方便,暂作此设)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十国·南唐
作者简介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所作之词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含关键词的片段)
深夜时分,风吹动竹林发出秋日的韵律,每一片叶子、每一声声响都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怨恨,如果说这声音不搅扰愁苦之人的梦境,那为何它要如此千千万万遍地响起呢?
释义
此片段通过描绘深夜风竹的声响,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无奈,风竹之声,本是自然之音,但在愁苦之人的耳中,却化作了无尽的怨恨与哀愁,仿佛每一声都在诉说着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赏析
此片段以风竹之声为引子,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词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清、哀怨的氛围,通过“若言不搅愁人梦,为许千千万万声”的设问,进一步强化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此片段也体现了李煜词作中常见的“以景写情”的手法,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词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虽然此片段并非李煜原诗完整部分,但结合李煜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煜的亡国之痛、身世之悲有关,李煜在亡国后,经历了从君主到囚徒的巨大转变,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无奈,这种情感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片段通过描绘深夜风竹的声响,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无奈,正是李煜亡国后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