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坐
宋·陆游
翦烛小童殊解事,不留烛烬却留花。
轻风忽送梧桐影,月色微凉透碧纱。
独坐幽篁听夜雨,闲观流水数年华。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灯伴我家。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小童聪明地修剪着烛芯,不让烛烬落下,却保留了烛花(即未燃尽的烛芯上形成的美丽结晶),轻风忽然吹过,带来了梧桐树的影子,月光透过窗纱,带来一丝凉爽,我独自坐在竹林深处,听着夜雨的声音,悠闲地看着流水,数着流逝的年华,这种心境谁能理解呢?只有那盏孤灯陪伴着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坐时的宁静心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通过小童剪烛的细节,展现了生活的雅致与童趣;次句以风送梧桐影、月色透碧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孤独心境的抒发。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诗人的内心世界,首联“翦烛小童殊解事,不留烛烬却留花”通过小童剪烛的细节,既展现了生活的情趣,又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保留,颔联“轻风忽送梧桐影,月色微凉透碧纱”则以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使人心生向往,颈联“独坐幽篁听夜雨,闲观流水数年华”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孤独心境的抒发,情感深沉而含蓄,尾联“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灯伴我家”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而隐居山林,过着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与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