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知万古一骸骨,酌酒更吞一团月。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骸骨焉知万古后,酌酒更吞一团月。(注:此句为根据关键词创意添加,非原诗内容,以下分析基于整首诗并特别指出此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译文

青天明月是什么时候升起的?我现在停下酒杯来询问它,人想要攀上明月是不可能的,但月亮却会一直伴随着人行走,它像明镜一样高悬在宫殿之上,当绿烟散尽时,清辉便洒满大地,只见它从海上升起,又怎能知道它何时在云间消失呢?白兔在秋天和春天里捣药,嫦娥孤独地住在月宫里,她又有谁为邻呢?现在的人们看不到古代的月亮,但现在的月亮却曾经照耀过古人,古人今人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但共同看到的月亮却是这样的,只希望在对酒当歌的时候,月光能长久地照耀在我的酒杯里。(注:最后一句“骸骨焉知万古后,酌酒更吞一团月”为创意添加,意为“骸骨又怎能知道万古之后的情形呢?不如举杯痛饮,将那一轮明月也吞入腹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向月亮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时间的深刻思考,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但同时也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月亮作为永恒的象征,与人生的短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月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独特理解,诗人以酒为伴,向月亮发问,既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诗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句,更是将时间、空间与人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而最后一句“骸骨焉知万古后,酌酒更吞一团月”则更是将诗人的豁达与超脱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游历四方、饱览自然美景的过程中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提问,表达了对宇宙、人生和时间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面对人生无常时的豁达与超脱,在创作这首诗时,李白可能正处于一种孤独、迷茫的状态中,但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提问,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