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梅
宋·王十朋
如何对立烛光中,只见江梅白於雪。
寒枝瘦影横斜处,暗香浮动月黄昏。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十朋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曾以“揽景测天,海槎可去;埋轮当道,驷马难追”对联,名噪一时,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授承事郎,签书绍兴府判官,因直言不讳,忤秦桧,被罢职,秦桧死后,起知饶州,改吉州,擢知制诰,孝宗即位,知台州,累迁侍御史,出知夔州,乾道七年(1171年),病逝于任所,年六十,谥“忠文”,有《梅溪集》等传世。
译文
如何在明亮的烛光映照之下,只见江边的梅花比雪还要洁白无瑕,那寒枝上瘦削的影子横斜交错,淡淡的香气在黄昏的月色中浮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梅在烛光映照下的美丽景象,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梅花高洁、坚韧的品格,诗中“对立烛光中”点明了观察梅花的场景,“只见江梅白於雪”则突出了梅花的洁白无瑕,超越了雪的纯净,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和香气,使其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江梅在烛光映照下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梅花的洁白无瑕、高洁坚韧的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借梅花之景,抒发了自己对于高洁品格的赞美和追求,诗中“寒枝瘦影横斜处,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在月色中的静谧与幽香,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十朋的生平经历有关,他一生正直敢言,不畏权贵,曾因直言忤秦桧而被罢职,在仕途坎坷、人生波折中,他或许更加珍视和追求高洁的品格,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象征,自然成为了诗人表达这种情感的重要载体,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夜晚,面对江边的梅花,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