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怀古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
文章风义今谁在,惆怅江楼夜雨时。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其文自成一家,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补遗》,《子不语》、《续子不语》等著作传世。
译文
我读遍了元稹和白居易的诗歌,了解到元稹(少傅)一生中最敬重的人是白居易(字微之),他们那种文章的风骨与情谊还存在于何处呢?只留下我在这江楼之上,于夜雨绵绵之时,满心惆怅。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袁枚对元稹与白居易之间深厚友谊的追思,以及对他们文学成就的敬仰,元稹与白居易同为唐代著名诗人,二人友谊深厚,相互敬重,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佳话,袁枚通过读遍二人的诗作,深感其情谊之深,而今人却难以企及,不禁心生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学巨匠的敬仰与怀念,首句“读遍元诗与白诗”,既展示了诗人对元稹、白居易诗歌的热爱与熟悉,也奠定了全诗怀古伤今的基调,次句“一生少傅重微之”,点明了元稹对白居易的敬重,也暗示了二人友谊的深厚,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对今人难以继承前人风骨的感慨,以及自己在江楼夜雨中的惆怅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古人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叹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袁枚晚年时期,此时他已辞官归隐,筑园于江宁小仓山下,过着闲适的文人生活,在闲暇之余,他广泛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对元稹与白居易的诗歌及其友谊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与敬仰,他也感慨于当时文坛的浮躁与功利,难以找到像元稹、白居易那样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古人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