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的释义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舟留别同台诸公

明 · 袁宏道

寒灯黯黯雨潇潇,

落尽琼花天不惜,

封它梅蕊玉无香。

明朝散发弄长桨,

枫叶芦花秋兴长。

作者及朝代

作者:袁宏道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之一,他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摹拟古人,强调文学要抒发真情实感,袁宏道的诗文清新自然,内容广泛,涉及山水游记、日常生活、人情世态等多个方面,是明代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译文

寒夜里的灯火昏暗,细雨绵绵不断,

琼花已经落尽,上天似乎并不怜惜,

却将梅花的花蕊紧紧包裹,让它虽美如玉却无香气。

明天我就要解开长发,乘着长桨离去,

在那枫叶与芦花交相辉映的秋日里,我的诗兴将更加悠长。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寒冷、雨中的夜晚即将离别的情景,首句“寒灯黯黯雨潇潇”营造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次句“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以琼花和梅花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被压抑、无法展现其真正魅力的美好品质的同情;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踏上新的旅程,但心中却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诗意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诗中“落尽琼花天不惜”一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被摧残的惋惜之情,而“封它梅蕊玉无香”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梅花虽美,却因被“封”而失去了应有的香气,象征着美好品质被压抑、无法展现的悲哀,末两句则展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离别和未知的未来,他依然保持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宏道在离别之际所作,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某种人生转折或仕途变动,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往的留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也体现了袁宏道“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即强调文学要真实反映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