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长门怨
汉·刘彻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岂知人世多离别,却要一生金屋贮娇饶。
(注:此诗为后人根据历史传说与刘彻相关事迹创作,并假托刘彻之名,实际作者及确切创作时间已不可考,但为便于解析,此处暂以“刘彻”及“汉”代指。)
作者简介
(此处以假托的作者“刘彻”为例进行介绍)
刘彻,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他在位期间,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并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北击匈奴,开疆拓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文学成就亦不俗,有《秋风辞》等作品传世。
译文
金屋妆扮成后,她娇媚地侍奉君王度过夜晚;玉楼宴会结束后,她带着醉意与春光共融,哪里知道人世间有太多的离别之苦,却希望用一生的时间,在那金屋之中贮藏她的娇美与柔情。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一位女子(暗指长门陈阿娇)在金屋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与对君王深情的期盼,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离别多苦的无奈与哀怨。
赏析
1、情感表达:诗中“娇侍夜”、“醉和春”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女子与君王之间的恩爱场景,而“岂知人世多离别”则突然转折,将读者带入一种深深的哀愁之中,形成了鲜明的情感对比。
2、象征手法:“金屋”作为全诗的核心意象,既象征着权贵的奢华与尊贵,也暗示了女子被囚禁于爱情与权力之中的命运,而“贮娇饶”则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执着。
3、语言风格:全诗语言优美,用词精炼,既有宫廷诗的华丽与典雅,又不失民间诗的质朴与真挚。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后人假托之作,以下背景为根据历史传说与刘彻相关事迹推测)
长门陈阿娇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因“金屋藏娇”的典故而闻名,随着时光的流逝,阿娇逐渐失去了汉武帝的宠爱,最终被废黜并幽禁于长门宫,此诗可能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后人根据阿娇的遭遇与“金屋藏娇”的典故创作而成,旨在表达对阿娇命运的同情与哀悼,也反映了古代宫廷中女性命运的无奈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