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遇雨
唐·李频
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
曾向洞庭湖上看,君山元自水中央。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代诗人,大中八年(854)进士,曾任南陵主簿、武功令、侍御史、都官员外郎等职,他一生仕途坎坷,但诗文创作颇丰,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以及抒发个人情感与抱负。
译文:
寒冷的风声伴随着雨水,使得山色难以显现其原有的洁白;冷冽的空气侵入人体,连炉火的光芒都失去了往日的红艳,我曾经在洞庭湖上眺望,那君山原本就矗立在水域中央,风雨无阻,坚定不移。
释义:
首句“寒声带雨山难白”描绘了山中雨景的凄清与寒冷,雨水和寒风交织,使得山色变得模糊不清,难以分辨其原有的洁白,次句“冷气侵人火失红”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冷冽的空气不仅侵袭着人的身体,连炉火的光芒都被削弱,失去了往日的温暖与明亮,后两句则转而描写洞庭湖上的君山,以其坚定不移的姿态,与前面的凄清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遇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雨景的凄清与寒冷,以及人在这种环境下的感受,前两句通过“寒声”、“带雨”、“冷气侵人”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山中雨天的恶劣环境,营造出一种压抑、凄凉的氛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洞庭湖上的君山为描写对象,以其坚定不移的姿态,与前面的凄清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寓意着人在逆境中应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频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现实中的种种挫折与困难,他或许在山行遇雨的情境中,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描绘山中雨景的凄清与寒冷,以及君山的坚定不移,他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应保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李频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敬畏,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