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廓。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南柯子·麦秋霁景

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廓。

波上清风,画舸归时,无近远、青山暮多。

遥想翠微深处,猛闻疏钟半点,惊起双鸿。

南望朱雀门,光景似东流,悠悠片时中。

——宋·范成大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生于吴郡(今江苏苏州),自幼聪颖好学,诗文俱佳,尤擅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范成大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斐然,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多样。

译文

麦收时节的晴朗景象,夏日的云朵忽然变幻成奇峰,屹立在辽阔的天空下,水波上吹来清风,画船归来时,无论远近,青山在暮色中显得更加繁多。

遥想那翠绿的山林深处,猛然间听到稀疏的钟声,惊起了两只鸿雁,向南望去,朱雀门(代指京城)的方向,时光如同东流的水,悠悠地在片刻之间流逝。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麦收季节后的宁静美景,以及词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上片通过“麦秋霁景”、“夏云奇峰”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下片则通过“遥想翠微”、“惊起双鸿”等描写,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赏析

范成大的这首《南柯子》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词中“麦秋霁景”与“夏云奇峰”的对比,既展现了季节的转换,又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波上清风”与“青山暮多”的描绘,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山水之间。

下片的“遥想翠微深处”与“惊起双鸿”等句,则通过想象与听觉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词作的内涵,词人通过“疏钟半点”这一细节,巧妙地传达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向往,而“南望朱雀门”则透露出对京城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南柯子》可能创作于范成大仕途不顺、游历四方之时,作为一位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文学家,范成大在仕途上经历了诸多波折,这使他常常在游历中寄托情感,抒发对现实的感慨,在这首词中,他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远方思绪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对京城(即政治中心)的怀念与关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