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临江仙·引

宋·柳永

梦觉小庭院,冷风淅淅,疏雨潇潇,绮窗外,故人咫尺,千里迢迢。

愁肠未解酒先醒,泪眼向谁瞧?嫩脸修蛾,淡匀轻扫,只恨啼鸟,不恨归鸿早。

望断江南音信杳,此情无计可消,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

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从梦中醒来,小庭院里冷风淅淅,细雨潇潇,华丽的窗外,虽然故人近在咫尺,却感觉相隔千里之遥,愁肠未解而酒已先醒,泪眼汪汪又能向谁瞧去?娇嫩的容颜,浅描的蛾眉,淡施的脂粉,只恨那啼叫的鸟儿,不恨那早早归去的鸿雁,望断了江南的音信,这情思无法消解,此刻只能白白地回首遥望,望向帝京的方向,却难以收回满含泪水的双眼。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梦醒后的孤寂与思念,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无法排解的愁绪,词中运用了冷风、疏雨、绮窗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同时通过对词人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词以梦觉后的孤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思念,上片写梦醒后的环境氛围和词人的心理状态,冷风、疏雨、故人咫尺天涯的对比,突出了词人的孤独与无奈,下片则进一步抒发词人的愁绪,通过“愁肠未解酒先醒”、“此际空劳回首”等句,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法改变的痛苦,全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柳永流寓杭州、苏州期间,此时他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词中通过对梦醒后的孤寂与思念的描写,反映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也体现了柳永作为一位才情横溢的词人,对人生、情感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在创作这首词时,柳永可能正面临着某种困境或挫折,使得他更加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也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