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虽照人轩冕,润屋珠金,于身何益?
不如闲坐竹篱边,满酌村醪看白云。
世事纷纷如电过,浮名扰扰似云流。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秋。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白居易原集中并无此完整诗句组合,但风格贴近其闲适诗风。)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
译文
虽然高官显贵的车马华丽,房屋里堆满了珠宝黄金,但这些对个人的内心又有何益处呢?还不如悠闲地坐在竹篱笆旁,满满地斟上一杯村酒,悠然自得地观赏着天上的白云,世间的纷扰如同闪电般迅速过去,浮名也像流云一样飘忽不定,不知何时能回到那青山之外,那里月光皎洁,松风阵阵,小径上自有一番秋意。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前两句通过对比高官显贵的奢华生活与诗人自己的闲适生活,强调了物质财富对个人内心的无益;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心中理想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和描绘,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地位,另一种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和谐,诗人显然更倾向于后者,认为只有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这种思想在唐代诗人中并不罕见,但白居易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洞察力,使这首诗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变迁,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晚年时期,他更加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和谐,这种思想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首诗可以看作是白居易晚年思想的一种反映,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