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有时魂梦断,半窗残月,透帘穿户”,这些词句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秦观少有才名,早年学柳永作词,因不满柳永词“俗”,而改学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秦观词作婉约细腻、情感真挚,被誉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雾弥漫遮隐了楼台,月朦胧迷失了渡口,桃源仙境如今夜已无处可寻,怎忍孤苦伶仃在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客馆被杜鹃声惊起,斜阳西下,暮色沉沉。
远方的友人的书信,寄来了温暖的关怀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释义:
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全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描绘了梦游桃源、孤馆闻鹃、友人寄书等画面,语言清新雅致,情感真挚动人。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景,寓情于景,写词人因党祸而被贬郴州、谪居旅馆的凄苦生活,下片抒情,以鸿雁传书为喻,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无限哀怨,全词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秦观词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词人因坐党籍而被贬郴州,此词正是他谪居郴州时的悲伤之作,词人因党祸而被贬郴州,心中充满了愤懑和不平,这首词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在“有时魂梦断,半窗残月,透帘穿户”这一句中,词人通过描绘半窗残月透帘穿户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哀怨,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秦观词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