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李涉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

林中幽鸟相和啼,涧底孤猿自来攀。

云外时闻箫鼓响,风前忽见彩旗翻。

野人相送唯樵牧,更欲何求在世间。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李涉虽有诗作传世,但此首《山行》为构想之作,用以解析。)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宪宗至唐文宗年间,他工于诗,尤善七言绝句,内容多写旅途所见所感,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李涉的诗作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豹子和老虎的踪迹我也不敢避开,从朝阳初升的山间出发,直到夕阳西下才归来,林中的幽鸟相互和鸣,山涧下的孤猿自来攀谈,云外时常能听到箫鼓的声响,风前忽然又看见彩旗翻飞,只有樵夫和牧童送我离开,在这世间我还需要追求什么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与神秘,诗人不畏猛兽,敢于深入山林,体现了他的勇敢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山林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线索,通过描绘山林中的自然景象和动物活动,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人以“豹踪虎迹不敢避”开篇,既表现了山林的险峻,也体现了诗人的勇敢和冒险精神,诗人通过“林中幽鸟相和啼,涧底孤猿自来攀”等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幽静与和谐,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诗人以“野人相送唯樵牧,更欲何求在世间”作结,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构想一个创作背景:在唐代,山林被视为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地,李涉可能在一次游历中,深入山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体会到了山林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山行》,以表达自己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然、崇尚隐逸的思潮。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