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出自哪首诗?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浦口潮来渌满堤,潮归刮地出蟾蜍。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作者及朝代

此诗名为《咏潮》,作者为北宋诗人潘阆。

作者简介

潘阆,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北宋初期著名隐士、文人,他性格疏狂,曾流落杭州,卖药为生,后隐居扬州,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豪放,不拘一格,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

译文

浦口潮水涌来,碧波荡漾,溢满河堤;潮水退去后,仿佛刮地而起,露出了形状如蟾蜍般的泥滩,每年春夏之交,潮水总是盈满河浦;而当潮水退去,刮起的泥沙便堆积成了新的岛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潮水涨落、泥沙堆积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变化和生生不息的生机,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将潮水的汹涌澎湃和退潮后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赏析

这首诗以“咏潮”为题,却不仅仅局限于描绘潮水的涨落,而是借潮水这一自然现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界神奇变化的赞叹和对生命不息的感慨,诗中“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两句,尤为精彩,既描绘了潮水的季节性变化,又揭示了泥沙堆积成岛的自然规律,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复杂的自然现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

创作背景

据史书记载,潘阆在北宋初期曾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游历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潮水的涨落和泥沙的堆积等自然现象,深受启发,于是创作了这首《咏潮》诗,诗中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叹,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体现了北宋初期文人墨客追求自然、崇尚自由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