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牡丹
宋·邵雍
翦裁用尽春工意,浅蘸朝霞千万蕊。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哲学家、易学家、史学家、诗人,生于河南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他自幼随父迁居共城(今河南辉县市),后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邵雍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是宋代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含哲理。
作者简介
邵雍一生不仕,却好学不倦,博通群书,他创立了“先天学”,并把它融汇到儒学中,形成了对《易经》的独特阐释,他的著作《皇极经世书》、《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邵雍性格安乐自适,常与友人吟咏唱和,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
译文
精心剪裁出春天的巧思,轻轻地点染着朝霞的色彩,千万朵花蕊绽放,我闲闲地折下两枝牡丹拿在手中,细细观赏,这花朵不似人间所有,美得超凡脱俗。
释义
“翦裁用尽春工意”描绘了春天里牡丹花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景象,用“翦裁”比喻春天的巧手,展现了牡丹花的精致与美丽。“浅蘸朝霞千万蕊”则进一步描绘了牡丹花色彩的绚丽,仿佛是从朝霞中轻轻蘸取而来,每一朵花蕊都闪耀着动人的光芒。“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则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与赞美,认为这花美得不似凡间之物。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与超凡,诗人用“翦裁”和“浅蘸”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牡丹花的生长与绽放过程,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感,诗人还通过“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牡丹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这首诗还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在隐居期间创作的,他一生不仕,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常常与友人吟咏唱和,以诗酒为乐,在创作这首诗时,他或许正置身于牡丹花丛中,被牡丹花的美丽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牡丹花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也展现了邵雍作为宋代理学家的独特气质和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