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席阑珊,凤灯明灭,谁是意中人。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绮席阑珊夜

唐·李商隐

绮席阑珊凤灯明,

珠帘半卷月微倾。

楼头夜色浓如酒,

谁是意中人未醒?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华丽的宴席即将结束,凤凰形状的灯火忽明忽暗;

珍珠串成的帘子半卷着,月光微微倾斜洒入室内。

楼头的夜色浓得像酒一样醉人,

在这朦胧的夜色中,谁是那个让我心心念念、尚未醒来的人?

释义

绮席阑珊:形容宴席即将结束,场面逐渐冷清。

凤灯明灭:凤凰形状的灯火闪烁不定,增添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气氛。

谁是意中人:指诗人心中所思念、所牵挂的那个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夜晚的宴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某个人的深深思念,首句“绮席阑珊凤灯明”以华丽的宴席和闪烁的灯火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梦幻而浪漫的氛围,次句“珠帘半卷月微倾”则通过半卷的珠帘和倾斜的月光,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的朦胧感,后两句“楼头夜色浓如酒,谁是意中人未醒?”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通过浓烈的夜色和未醒的意中人,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思念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孤独寂寞,对过去的爱情和友情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在一次宴会上,他看到了华丽的场景和闪烁的灯火,不禁想起了曾经与自己共度美好时光的那个人,如今那个人却已不在身边,只留下他独自面对这朦胧的夜色和深深的思念,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那个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思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