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连昌宫词
唐·元稹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作者及朝代
作者:元稹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
译文
连昌宫中长满了宫竹,年代久远无人管理,茂密得像一束束捆扎在那里,还有宫墙边的千叶桃花,微风吹动,落红缤纷,宫边一位老人为我哭泣,他曾因送入食物而在小年时来到宫中,那时皇上正在望仙楼,杨贵妃一同凭栏而立,楼上楼前都是缀满珠宝的翠饰,璀璨夺目照耀天地,归来以后,如梦如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被夜间召入连昌宫中,飞上九天高歌一曲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连昌宫的荒凉景象和宫中老人的回忆,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诗中“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岁月的怀念和对再次被重用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连昌宫的变迁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唐朝宫廷生活的繁华与衰败,诗人通过对宫中景物的描写,如满宫的竹子、墙头的桃花等,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通过宫中老人的回忆,将读者带入到那个繁华的时代,感受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热闹,这种繁华只是短暂的,随着唐朝的衰落,连昌宫也变得荒凉破败,诗人在结尾处用“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来表达自己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
创作背景
元稹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在此期间,他游览了连昌宫遗址,有感于唐朝的兴衰变迁,创作了这首《连昌宫词》,诗中通过对连昌宫的描绘和对宫中老人的回忆,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