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珂响、起栖乌,金钲冷、敲残月。的释义

小编4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瑶珂响、起栖乌,金钲冷、敲残月”,这些词句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唐·李贺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笑语出龙关。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潭。

潭西老翁卖药,高挂青帘儿。

行客莫惊猜,就中输白猿。

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生平志未酬。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杳杳飞鸿影,萧萧过雁群。

寒塘欲晓梦先断,一棹孤云宿水滨。

带月荷锄归,苍茫对落晖。

披衣更向青林外,行人遥起玉京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武帝英雄今何在,金铜仙人泪相思。

秋风白凤至,吹我庭中槐。

狂风吹我心,悠悠思何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瑶珂响、起栖乌,金钲冷、敲残月。

冯夷吹叶鸣飕飗,白帝城边秋草愁。

盘龙玉杖为君催,鸾辂银轭生翼飞。

(注:由于《马诗二十三首》是组诗,以上列出了部分诗句以展示上下文,但关键词所在的完整诗句为“瑶珂响、起栖乌,金钲冷、敲残月”,它并非独立成篇,而是组诗中的一部分。)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梦天》、《将进酒》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译文

(针对关键词所在诗句的译文)

瑶珂(美玉装饰的马笼头)的响声惊起了栖息的乌鸦,金钲(铜制的军乐器)在寒冷的空气中敲击着残月。

释义

这句诗通过“瑶珂响”与“起栖乌”,“金钲冷”与“敲残月”的对比,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富有动感的画面,瑶珂的响声清脆悦耳,却惊扰了原本安静的乌鸦;金钲在寒冷的夜晚敲击,与残月相映成趣,更添一份孤寂与凄清。

赏析

这句诗是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中的一句,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清冷又富有诗意的氛围,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创作背景

《马诗二十三首》是李贺创作的一组以马为题材的诗歌,通过描绘马的形象和神态,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理想、抱负的追求和感慨,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唐代中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诗人身处其中,深感无奈与困惑,他通过这组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世界,而“瑶珂响、起栖乌,金钲冷、敲残月”这句诗,正是诗人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