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风流子
宋·柳永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春色。
云轻日薄,黄昏人静,幽梦初回帘影。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风流肠肚不坚牢,只恐被伊牵引断。
作者及朝代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赋的方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东风吹散了梅枝上的残雪,一夜之间春回大地,云轻日薄,黄昏时分,四周一片寂静,我从幽梦中醒来,只见帘影摇曳,听说在那繁华街道的东边,行人常常看见,那帘底露出她纤细的月牙般的足尖,旧日的怨恨像春江流水连绵不断,新的怨恨又似云山重重叠叠。
料想明天,酒宴前定能再次与她相见,但镜中的花容月貌难以持久,她也该会惊讶地询问:近来我有多少白发增添?我这颗多情的心太不坚定,只恐怕被她牵引得肝肠寸断。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写春日景色与对往昔情人的回忆,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与无奈。“风流肠肚不坚牢,只恐被伊牵引断”一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对情感的脆弱与对旧情人难以割舍的情感。
赏析
柳永的这首《风流子》以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而著称,词中通过“东风吹散梅梢雪”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而“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等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词人对往昔情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风流肠肚不坚牢,只恐被伊牵引断”一句,更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里,“风流肠肚”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多情善感、易于动情的性格特征,而“不坚牢”则暗示了词人对这份情感的无力把握,而“只恐被伊牵引断”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旧情人难以割舍、生怕被其情感所牵引而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的复杂心理。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春日美景的赞美,又有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与无奈,充分展现了柳永作为婉约派词人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风流子》很可能是柳永在晚年时期创作的,此时的柳永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情感的波折,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词中通过对春日景色与往昔情人的回忆,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也反映了柳永作为一位多情善感的词人,在面对情感纠葛时的复杂心理与情感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