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王孙·秋江送别
宋·秦观
送目衡皋望不休,江苹高下遍汀洲,何处离愁?人别是秋,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秦观少有才名,早年学柳永作词,因不满其词格而改学苏轼,并自成一家,擅长诗文,尤工词作,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代表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踏莎行·郴州旅舍》等。
译文
我站在江边的高地上极目远望,久久不愿离去,只见江边的蘋菜随着水流高低起伏,布满了整个河滩,离愁别绪何处是尽头?人分别时正值深秋,离愁之情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遥而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释义
这首词以秋日江边送别为背景,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上片写送别的情景,词人站在江边的高地上,望着离去的船只,久久不愿离去,眼中充满了离愁,江边的蘋菜随着水流高低起伏,遍布整个河滩,也映衬出词人内心的波澜,下片则直接抒发离愁之情,离愁之情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遥而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无穷无尽。
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词人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色,巧妙地烘托出离别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离愁之情比作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表达了离愁之情的无穷无尽和难以割舍,词人的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秦观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当时,秦观身处江边,望着离去的船只和友人渐行渐远的身影,内心充满了离愁别绪,他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色和抒发自己的情感,将这份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词不仅表达了秦观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和无奈,这首词也展现了秦观作为婉约派词人的独特风格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