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此乐直须年少壮,嗟余心志已蹉跎。
(注:“此乐直须年少壮,嗟余心志已蹉跎”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颀的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将其融入了一首假想的“杂诗”中,李颀确有关于青春、壮志未酬的感慨之作,但具体词句有所不同,以下解析基于这种融合后的情境进行。)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唐玄宗时期,他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歌行,作品以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抒发个人怀抱为主,风格雄浑豪放,情感真挚深沉,李颀的诗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青春年少时应当及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这种快乐(指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的快乐)只应在年轻力壮时去享受,可叹我已经虚度了年华,心志未展,时光空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感慨,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壮志未酬的深深忧虑和无奈,前两句借景抒情,以白日依山、黄河入海的壮阔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后两句则直接抒发感慨,强调青春宝贵,应及早努力,否则将遗憾终身。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中有情,情由景生,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特别是“此乐直须年少壮,嗟余心志已蹉跎”两句,更是直抒胸臆,情感真挚,引人深思,它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及早努力奋斗,否则将留下终身遗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中年时期,此时他或许已经经历了仕途的挫折和人生的坎坷,对青春易逝、壮志未酬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虑,同时也希望以此激励后人珍惜时光、努力奋斗,虽然“此乐直须年少壮,嗟余心志已蹉跎”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颀的某一首完整诗作,但结合他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来看,这样的感慨和忧虑在他的作品中是有所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