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附加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关键词意境)
汉军十万控山河,玉帐优游暇日多。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早年贫贱,但才华横溢,擅长七言绝句,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王昌龄的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情感深沉,意境雄浑,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原诗部分)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戍边的将士们望着远方的边邑,思念家乡的脸上满是愁苦。
今夜高楼之上,想必他们也在思念家乡,叹息声应该未曾停歇。
(附加句)
汉军十万雄踞山河之间,统帅在玉帐中悠闲自得,闲暇日子很多。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边塞的明月、边关、长征的将士以及思乡的情怀,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将士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附加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汉军的强大和统帅的悠闲,与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
王昌龄的这首《出塞》以其雄浑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著称,诗中通过明月、边关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边塞风光的壮丽画卷,同时借将士们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附加句“汉军十万控山河,玉帐优游暇日多”则进一步突出了汉军的强大和统帅的从容,与全诗的主题相得益彰。
创作背景
王昌龄生活在唐代,这是一个国力强大、边疆战事频发的时代,他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艰辛,因此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出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和将士们思乡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附加句“汉军十万控山河,玉帐优游暇日多”也反映了当时汉军的强大和统治者的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