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
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原诗基础上添加了最后一句,但“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并非直接出自刘禹锡的某一完整诗篇,而是根据刘禹锡诗歌风格和主题进行的一种创意性融合与构想,这两句诗融合了刘禹锡诗歌中常见的壮志未酬与岁月流逝的主题。)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既有豪迈奔放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刘禹锡在政治上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其诗歌作品也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译文
(针对添加的“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两句进行翻译)
你的壮志豪情并未随着青春的流逝而减少,而我却在历经诸多磨难后,早早地生出了白发。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壮志未酬的钦佩与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友人虽已年迈,但壮志犹存,不减当年;而诗人自己则在生活的磨难中,早早地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生出了白发。
赏析
这两句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不同的生命状态,它赞美了友人的坚韧不拔和矢志不渝;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伤,但整体上,这两句诗并没有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而是以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这种态度,正是刘禹锡诗歌中常见的精神特质。
创作背景
虽然“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并非直接出自刘禹锡的某一完整诗篇,但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刘禹锡诗歌风格的体现,刘禹锡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地区,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以诗歌为伴,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哲思,这两句诗,或许正是他在某个时刻,面对自己与友人的不同境遇,所发出的感慨与思索,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