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坠鬓分行立,玉麈高谈四坐倾。出自哪首诗?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宴散

唐·白居易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金钗坠鬓分行立,玉麈高谈四坐倾。

处处风流觉眼生,须怜醉卧锦屏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小宴会结束后,人们为了追寻凉爽而散去,我沿着平桥在月光下漫步而归,笙歌之声渐渐归于院落之中,灯火也陆续从楼台上熄灭,女子们戴着金钗,发鬓低垂,分成两行站立;男士们则手持玉麈,高谈阔论,四座皆为之倾倒,四处都是风流倜傥的人物,让人目不暇接,真该怜惜那些醉卧在锦屏中的人儿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宴会结束后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宴会后的宁静与人物的优雅姿态,前两句写宴会结束后的环境,后两句则着重描绘人物的形象与气质,尤其是“金钗坠鬓分行立,玉麈高谈四坐倾”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宴会中男女宾客的风采。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结束后的宁静与人物的优雅姿态,展现了唐代宴会文化的独特魅力,前两句“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宴会结束后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金钗坠鬓分行立,玉麈高谈四坐倾”的描绘,将宴会中男女宾客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金钗坠鬓”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与优雅,“玉麈高谈”则展现了男士的才情与风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较为平稳的时期,他有机会参加各种宴会活动,从而有机会观察到宴会结束后的各种场景与人物,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展现了唐代宴会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表达了自己对宴会中人物风采的赞美与欣赏,这首诗也反映了白居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宴散》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宴会文化的独特魅力,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结束后的宁静与人物的优雅姿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