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懽声歌帝泽,万家春色满皇州。全诗是什么?

小编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帝京篇十首·其四

唐·李世民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

烟花恒不灭,霜雪未曾喧。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四海懽声歌帝泽,万家春色满皇州。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世民,即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世民,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他在唐朝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秦王,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立为太子,不久即位,年号贞观,开创“贞观之治”,在位期间,他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译文

从日观峰可以眺望到齐国的土地,星桥连接着蜀地的门户,这里的烟花(指繁华景象)永远不熄灭,霜雪也从未在这里喧嚣,碧绿的溪涧中流淌着红叶,青色的树林里点缀着白云,四海的百姓都欢欣鼓舞地歌颂着皇帝的恩泽,千家万户都沐浴在皇都春天的色彩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皇都的繁荣景象,以及皇帝恩泽广被、百姓安居乐业的盛况,诗中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交融,展现了皇都的壮丽与和谐。

赏析

这首诗以宏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唐朝皇都的繁荣与和谐,首联“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皇都的广阔与连接四方的气势,颔联“烟花恒不灭,霜雪未曾喧”则通过对比,突出了皇都的繁华与温暖,以及不受外界寒冷侵扰的安宁,颈联“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以自然景色为喻,描绘了皇都的自然之美与和谐之态,尾联“四海懽声歌帝泽,万家春色满皇州”则直接点明了皇帝恩泽广被、百姓安居乐业的主题,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帝京篇十首》之一,创作于唐朝初期,当时,唐朝刚刚建立不久,经过一系列的战争与统一,国家逐渐走向繁荣与稳定,唐太宗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致力于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使得唐朝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强大,这首诗正是他对自己治国理念的抒发与对皇都繁荣景象的赞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