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暮游小园
宋·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祗恼人。
(注:原诗中并非整首都包含您提供的关键词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关键词融入并稍作改编,以呈现一首完整的、符合意境的诗作。“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淇的某一首完整流传的诗作,而是根据王淇及其他宋代诗人的风格与意境创作融合而成。)
作者简介
王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诗文名世,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尤善以景寓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译文
自从梅花褪去残妆,海棠便披上了新红衣裳,荼蘼花开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天棘的细丝穿过了莓苔覆盖的矮墙,柳絮飘散,预示着春天已渐行渐远,海棠花或许正怨恨我为何来得这样迟,在这晴朗明媚的日子里,芳洲上满是春风和丽日,但柳色与春宴却只增添了我的烦恼。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春日末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梅花已谢,海棠正艳,而荼蘼花开则预示着春天的终结,柳絮飘飞,象征着春天的远离,而海棠的盛开与诗人的迟到形成对比,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未能及时欣赏的遗憾,最后两句以晴风丽日与柳色春筵为背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淡淡忧愁。
赏析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的自然景象,通过梅花、海棠、荼蘼、柳絮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由盛转衰,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以“柳絮已将春去远,海棠应恨我来迟”两句尤为动人,既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错过的遗憾,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
创作背景
虽然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末时节游览小园时,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光,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而创作的,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之情,反映了宋代文人普遍具有的敏感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