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抛楚畹兰苕老,归有淮山桂树留。出自哪首诗?

小星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秋思

唐·韦应物

空山新雨后,独坐思悠悠。

吟抛楚畹兰苕老,归有淮山桂树留。

月色侵帘冷,松声入耳秋。

何当弃官去,随例乞东流。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新雨,我独自坐在这里思绪万千,吟诵着诗句,仿佛抛弃了楚地那已经老去的兰花,而心中却想着归隐淮山,那里有桂树在等待着我的归来,月光透过窗帘,带来阵阵寒意,秋风吹过松树,松涛声声入耳,何时我才能辞去官职,像前人那样乞求归隐东流江畔呢?

释义

吟抛楚畹兰苕老:诗人以“楚畹兰苕”比喻自己的仕途生涯,兰苕(兰花)老去,象征着仕途的衰老与疲惫,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归有淮山桂树留:则寄托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淮山的桂树象征着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渴望回归自然,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的典型体现,通过描绘雨后空山的宁静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思绪波动,展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吟抛楚畹兰苕老,归有淮山桂树留”两句,以兰苕老去与桂树留人为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抉择,既有对过去仕途的反思,也有对未来归隐生活的憧憬,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调任,晚年更是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渴望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田园生活,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担任某地刺史期间,面对官场的纷扰与压力,诗人独自坐在雨后空山中,思绪万千,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表达归隐之志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自然与自由的热爱,以及对仕途生活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