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西山望见朝来雨
唐·韦应物
渺渺烟波接九垓,
西山望见朝来雨。
芦花夜月暗渔浦,
南涧归时渡处深。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茫茫的烟波连接着天际的尽头,
早晨在西山望见细雨蒙蒙。
夜晚的芦花在月光下显得昏暗,
南涧归来时,渡口的水已变得深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山水景色,既有清晨雨后的西山,又有夜晚的渔浦和南涧渡口,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展现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丽,首句“渺渺烟波接九垓”以广阔的烟波开篇,营造出一种辽阔无垠的意境;次句“西山望见朝来雨”则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以雨后的西山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后两句“芦花夜月暗渔浦,南涧归时渡处深”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芦花在月光下显得昏暗,渡口的水也变得深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我们可以推测诗人可能是在一次游历或归途中,被眼前的山水景色所触动,从而写下了这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仕途坎坷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作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