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巴渝舞》
唐·刘禹锡
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乌蛮白纻千千舸,剑阁彤云万万重。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游玩的女子梳着古朴的发髻,当地的巫师在丰收之年载歌载舞,江面上乌蛮族的白色纻麻船只密密麻麻,远处的剑阁被彤云层层笼罩。
释义
首句“游女髻鬟风俗古”描绘了巴渝地区女子古朴的发型和风俗,透露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次句“野巫歌舞岁年丰”则展现了当地巫师在丰收季节进行歌舞祭祀的场景,反映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的敬畏,后两句通过“乌蛮白纻千千舸”和“剑阁彤云万万重”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巴渝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赏析
这首诗以巴渝地区的民俗风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首联以“游女”和“野巫”为切入点,既展现了巴渝女子的古朴美丽,又揭示了当地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颔联则以“千千舸”和“万万重”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巴渝地区的繁荣景象和壮丽景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又富有哲理思考,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德宗贞元末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而遭贬谪,在贬谪期间,他游历了巴渝等地,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了深入的了解和体验,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刘禹锡通过描绘巴渝地区的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对当地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他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苦闷和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巴渝舞》不仅是一首描绘巴渝地区民俗风情的佳作,也是刘禹锡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深刻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对巴渝地区的热爱和赞美,以及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