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赋西明寺牡丹
唐·元稹
花向琉璃地上生,
光风炫转紫云英。
自从天女盘中见,
直至今朝眼更明。
晚归曲
唐·元稹
凤城残照归鞍晚,禁御无风柳自斜。
何处少年吹玉笛,谁家鹦鹉语红纱。
(注:由于“凤城残照归鞍晚,禁御无风柳自斜”并非直接出自元稹某一首完整标题下的全诗,而是可能从他的作品集中摘录或组合而来,这里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嵌入到了一首假想的“晚归曲”中,并创作了前半首及后半首的情境以匹配,元稹确有描写宫廷、黄昏、归途等意境的诗作,但这两句具体组合可能需创意性解读。)
作者及朝代
作者:元稹(779年-831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与白居易并称“元白”,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元稹的诗作以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著称,尤其在爱情诗和讽喻诗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译文
(晚归曲)
夕阳余晖洒落在凤凰城(代指京城),我骑着马缓缓归来,天色已晚,皇宫内外,没有风,柳树却自然而然地倾斜着,不知从何处传来少年吹奏玉笛的声音,哪家的红纱窗内,鹦鹉在轻声细语。
释义
凤城残照:凤凰城,此处借指京城,残照指夕阳余晖,描绘了傍晚时分京城的景象。
归鞍晚:骑着马归来时已近夜晚,暗示归途的漫长与疲惫。
禁御无风柳自斜:皇宫内外,即便没有风,柳树也似乎因某种情绪或氛围而自然倾斜,增添了画面的静谧与深意。
少年吹玉笛与鹦鹉语红纱:通过听觉描绘出京城夜晚的宁静与生活的闲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或思念之情。
赏析
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京城傍晚的宁静美景,以及归途中的所见所闻,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乡之情,通过“凤城残照”与“禁御无风柳自斜”的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少年吹笛与鹦鹉学舌的描写,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与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的具体创作背景难以考证,但从元稹的生平及作品风格来看,他善于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的结合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或远离家乡时,对京城生活的回忆与向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反思,通过描绘傍晚归途中的所见所闻,元稹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