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其二》,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明妃曲二首·其二
唐·王安石
汉宫诸女严妆罢,共送明妃沟水头。
惜哉绝艳一娉婷,花落新妆泪满巾。
向来所羡他人嫁,今日自怜长信人。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译文:
汉宫里的宫女们梳妆打扮完毕,一同来到沟水头送别王昭君,可惜那绝世艳丽的昭君啊,新妆初成却泪水湿透了罗巾,向来都羡慕别人能嫁个好人家,今日却只能自怜自艾,长守深宫,汉朝的恩情自然是浅薄的,而胡人的情意却深厚,人生的乐趣在于心心相知,可怜那青冢已经荒芜埋没,但昭君的哀怨之曲却至今流传。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汉宫宫女送别王昭君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和对人生知己难求的感慨,诗中“汉宫诸女严妆罢,共送明妃沟水头”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惜哉绝艳一娉婷,花落新妆泪满巾”则表达了对昭君美貌和命运的惋惜,“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则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知己难求的深刻感悟。
赏析: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以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知己难求的感慨,诗中“汉恩自浅胡自深”一句,既是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诗人认为,汉朝的恩情是浅薄的,而胡人的情意却深厚,这反映了诗人对封建王朝和亲政策的批判和对民族平等的向往。“人生乐在相知心”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知己难求的深刻感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王安石创作《明妃曲二首》时,正值北宋王朝内外交困之际,他通过描绘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人生知己难求的感慨,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封建王朝和亲政策的不满和对民族平等的向往,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这首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