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禽不可见毛羽,数声清绝如衰弹。出自哪首诗?

小编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池鹤二首·其一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珍禽不可见毛羽,数声清绝如衰弹。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在高高的竹笼前没有伴侣相陪,在乱鸡群里却有不同凡俗的风姿,低头饮水时,我生怕惊落了丹砂样的红冠;展翅晾晒时,我常常担心白色的羽翼融化消失,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学舌的叫声太娇媚,珍禽的尊贵真不在于毛羽,美丽的池鹤一声清啼,犹如听到凄清的琴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只被囚禁在高竹笼中的池鹤,展现了其孤独而高贵的气质,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将池鹤与群鸡、鸬鹚、鹦鹉等鸟类进行对比,突出了池鹤的与众不同,最后两句“珍禽不可见毛羽,数声清绝如衰弹”更是点明了池鹤的尊贵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其内在的高洁和清远的鸣声。

赏析

这首诗以池鹤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池鹤的独特魅力,诗人以高竹笼和乱群鸡为背景,突出了池鹤的孤独和与众不同,通过低头饮水、晒翅等细节描写,展现了池鹤的优雅和从容,最后两句更是将池鹤的鸣声比作凄清的琴声,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意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池鹤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在这种情况下,他通过观察和描绘池鹤的形象和鸣声,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池鹤的孤独、高贵和清远的鸣声,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