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六月京师暑雨多
六月京师暑雨多,夜夜南风吹芡嘴,池上芙蓉三两枝。
倚阑干处添愁思,落尽梨花春又归,满地斜阳翠被池。
作者及朝代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他是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他的词作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译文
六月的京城暑气与雨水交织频繁,夜夜南风轻轻吹拂着芡实的花蕾,池塘上,两三枝荷花亭亭玉立。
我倚靠在栏杆旁,心中增添了无尽的愁绪,梨花已经落尽,春天又一次悄然离去,夕阳洒满大地,池塘中的荷叶如同翠绿的被子铺展开来。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六月京城夏日的景象,通过暑雨、南风、芡嘴(芡实的花蕾)、荷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词人倚栏远眺,心中愁思万千,梨花的凋零象征着春天的逝去,而夕阳下的池塘则更添一份孤寂与落寞。
赏析
这首《浣溪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六月京城的夏日风光,同时融入了词人深沉的情感,上片通过“暑雨多”、“南风吹芡嘴”等自然景象,展现了夏日特有的清新与生机;下片则通过“添愁思”、“落尽梨花春又归”等词句,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天逝去的感慨与哀愁,全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一生短暂而坎坷,他才华横溢,却饱受情感与仕途的困扰,这首《浣溪沙》可能创作于他仕途不顺、情感受挫的时期,六月京城的暑雨与南风,不仅带来了夏日的清凉,也触动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愁思,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对情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哀愁,这首词也反映了纳兰性德作为一位敏感而深情的词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与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