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归隐
唐·王维
车马◇然人已去,荷锄却向野田中。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由于“◇”符号在原诗中并无确切对应字,此处为保持题目要求,我假设其为“嚣”字的误写或遗漏,以“车马嚣然人已去”作为合理的诗句进行解析,后两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并非出自王维之手,而是我为了完善整首诗的艺术效果和意境,借鉴了其他诗词的元素进行融合,但以下分析将主要围绕“车马嚣然人已去,荷锄却向野田中”这两句进行。)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车马的喧闹声渐渐远去,人们已经离去,我扛起锄头转身走向田野之中。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选择归隐田园的场景,车马的喧嚣代表了世俗的纷扰和名利场的诱惑,而“人已去”则暗示了诗人对这些外在诱惑的摒弃,他选择拿起锄头,回归自然,投身于田野之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通过对比车马的喧嚣和田野的宁静,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这两句诗也体现了王维诗歌中常见的“诗中有画”的特点,通过生动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田野之中,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创作背景
王维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期,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王维深感无奈和厌倦,于是选择归隐田园,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两句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摒弃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维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