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仙
唐·吕岩
唱高谁敢投诗社,行处人争看地仙。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天。
作者简介
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祖师爷级人物,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授以丹诀,又遇火龙真人传剑术,两宋之际最早以吕洞宾名义留传的诗词,有北宋熙宁二(1069)年(或作熙宁十年)邹浩编辑的《邛州兴圣观吕先生集》,后称《吕祖诗传集》,收入吕洞宾诗作二百余首,后世道教和民间称其为“剑仙”、“酒仙”、“诗仙”、“逍遥散仙”,元朝皇帝封其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
译文
高声吟唱时谁还敢加入诗社比拼,行走之处人们都争相观看这位地上的神仙,天上如果没有修理月亮的门户,那桂树的枝条恐怕要撑破西天了吧。
释义
首句“唱高谁敢投诗社”,表达了吕洞宾自信其诗词造诣之高,无人敢与之比肩,投诗入社,次句“行处人争看地仙”,则描绘了吕洞宾作为传说中的仙人,其行踪所至,皆引人围观,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形象,后两句以天上的月亮和桂树为喻,进一步强调了其超凡入圣、不同凡响的仙境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吕洞宾的口吻,展现了他作为道教仙人的超凡脱俗与自信,首句通过“唱高谁敢投诗社”的设问,巧妙地表达了吕洞宾对自己诗词才华的自信,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高自许的情怀,次句“行处人争看地仙”则通过人们的围观,进一步烘托了吕洞宾的仙人形象,使其更加鲜明生动,后两句则以天上的月亮和桂树为喻,将吕洞宾的仙境生活描绘得既神秘又浪漫,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吕洞宾的仙人形象,又体现了其作为诗人的才情与自信。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中的大宗师,其传说和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这首诗很可能是吕洞宾或其追随者为了宣扬其仙人形象而创作的,在唐代,道教文化盛行,吕洞宾作为道教中的代表人物,其形象和事迹被不断加工和传颂,形成了丰富的道教文化,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既是吕洞宾个人形象的写照,也是道教文化的一种体现,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于仙境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自身才华的自信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