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石屏画
宋·苏轼
石屏挂壁太山阿,鬼斧神工意若何。
借问此景谁图写,乃是吴家石屏者。
烟霞缥缈岩峦秀,草木蒙茸水石多。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石屏空自过。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石屏如同悬挂在山间的壁画,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奇妙的景致,请问这景致是谁描绘的?原来是吴家所制的石屏,烟霞缥缈,岩峦秀美,草木茂盛,水石众多,我怎能不渴望得到仙人的九节杖,拄着它走过这石屏,领略这空灵的景致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石屏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神奇,首句“石屏挂壁太山阿”直接点出石屏的奇特位置,次句“鬼斧神工意若何”则对石屏的成因发出赞叹,后两句“借问此景谁图写,乃是吴家石屏者”则揭示了这幅美景的创造者——吴家所制的石屏,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石屏画中的景色,最后以“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石屏空自过”表达了对这美景的向往与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石屏画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神奇,诗人以“鬼斧神工”来形容石屏的奇妙,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体现了对艺术创造的赞美,诗人通过“借问此景谁图写”的设问方式,巧妙地引出了吴家石屏的制作者,使整首诗在结构上更加紧凑,诗人以“安得仙人九节杖”的想象,表达了对这美景的无限向往与赞美,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观赏一幅吴家所制的石屏画后所作,石屏画是一种将自然景色或人物故事等雕刻在石板上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苏轼在观赏这幅石屏画时,被其中的美景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之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也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深厚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