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南朝文学家萧纲的《和湘东王横吹曲·晨征》,以下是诗词原文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和湘东王横吹曲·晨征
南朝·萧纲
晨光入林众鸟惊,腷膊群飞鸦乱鸣。
城乌向我营中飞,知是军行断人归。
作者简介
萧纲(503年―551年),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帝、文学家,由于长兄萧统早死,萧纲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爆发,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改元太清,大宝二年(551年)八月,侯景派遣萧辩、宋子仙等人围攻台城皇宫,萧纲被俘,于是被侯景废为晋安王,同年十月,萧纲被侯景杀害,年仅四十九岁,葬于庄陵,庙号太宗(后改庙号高宗),谥号明皇帝(后改谥元皇帝),萧纲因其创作风格,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宫体诗人”。
译文
晨光穿透树林,惊动了林中的群鸟,它们扑棱着翅膀,乌鸦也乱哄哄地鸣叫起来,城中的乌鸦向我军营中飞来,我知道这是大军出征,阻断了人们归家的路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晨光初照时,林中鸟儿被惊飞,乌鸦乱鸣的景象,并通过乌鸦飞向军营这一细节,暗示了军队出征,人们无法归家的现实。
赏析
这首诗以晨光入林惊鸟为起兴,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紧张、纷乱的气氛,诗人以乌鸦飞向军营这一细节,巧妙地表达了军队出征,人们被迫分离的主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萧纲与湘东王(即其弟萧绎)的和诗之一,属于横吹曲辞,横吹曲是汉代乐府歌曲的一种,原用于军中,后传入民间,南朝时,横吹曲辞成为文人创作的一种重要题材,萧纲的这首诗,可能是在军队出征或驻守边疆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军队出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离别的感慨和对战争的忧虑,这首诗也反映了南朝时期战乱频繁,人们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