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老妓卷
朝代:明代
作者:王稚登
须防舞姝见客笑,白发苍颜君自照。
曾向樽前歌一曲,万人争看洛阳桥。
作者简介
王稚登(1535年—1612年),字百谷,一字伯谷,号玉遮山人,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书法家,自幼聪颖好学,十岁能诗,擅长书法,名扬吴中,嘉靖末年入太学,万历年间曾任诸王府长史,后隐居苏州,以诗文书画自娱,王稚登才情出众,与当时许多文人墨客交游甚广,其诗文作品颇丰,有《王百谷集》等传世。
译文
要小心那舞女在客人面前展露笑颜,你(指老妓)自己照照镜子,看看那满头的白发和苍老的面容,想当年,你曾在酒宴前高歌一曲,引得万人争相观看,那时的风光无限,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回味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老妓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苍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首句“须防舞姝见客笑”以舞女的青春活力反衬老妓的衰老,次句“白发苍颜君自照”直接描绘老妓的现状,后两句则回忆老妓当年的盛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赏析
这首诗以老妓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沧桑与变迁,诗人以“须防舞姝见客笑”开篇,既是对老妓现状的同情,也是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次句“白发苍颜君自照”直接点出老妓的衰老,语言质朴却情感深沉,后两句则通过回忆老妓当年的风光,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使读者在感叹老妓命运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稚登的个人经历或所见所闻有关,作为一位才情出众的文学家和书法家,王稚登在明代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捕捉人性的微妙变化,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场合遇到一位老妓,触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从而创作而成,通过这首诗,王稚登不仅表达了对老妓命运的同情,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对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