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物可爱惟精神,况此二物物之珍。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双鹤图

宋·苏轼

凡物可爱惟精神,况此二物物之珍。

雪羽霜毛仙态静,云林月影夜魂清。

高秋爽气生崖涧,半夜寒风入水亭。

不比凡禽争羽翼,要陪君子步云庭。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王安石并称“王苏”;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他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世间万物中,唯有精神气质最为可爱,更何况是这两只珍贵的鹤,它们身披雪白的羽毛和霜白的绒毛,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姿静态;在云林月影的映照下,夜晚的魂魄也显得格外清新,高秋的爽气从山崖涧水中升起,半夜的寒风悄悄吹进了水亭,它们不像凡间的禽鸟那样争抢羽翼的高低,而是愿意陪伴君子漫步在云端的庭院。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双鹤的描绘,赞美了鹤的高洁与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首句点明主题,强调精神气质的重要性;次句具体描绘鹤的珍贵与美丽;三、四句通过环境描写,进一步烘托鹤的仙姿与清新;五、六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鹤的与众不同;末句则表达了鹤愿意陪伴君子的高洁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双鹤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鹤的高洁与超凡脱俗,诗人以“凡物可爱惟精神”开篇,强调了精神气质的重要性,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通过描绘鹤的羽毛、姿态以及所处的环境,将鹤的仙姿与清新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鹤的与众不同,表达了对其高洁情怀的赞美,末句“不比凡禽争羽翼,要陪君子步云庭”更是将鹤的品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其成为了陪伴君子的高洁象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苏轼在观赏一幅双鹤图时所作,当时,苏轼可能正处于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之中,对鹤这种超凡脱俗的鸟类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他通过描绘双鹤的仙姿与清新,表达了自己对高洁情怀的向往与赞美,这首诗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还表达了他对高洁情怀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